今天是正月初九,龙年开头第一篇,给各位看官拜个晚年了~
按惯例,流水账一篇。 继续阅读20120131 近况
今天是正月初九,龙年开头第一篇,给各位看官拜个晚年了~
按惯例,流水账一篇。 继续阅读20120131 近况
各位过年好!
超级强悍的冷空气谁知道从东伯利亚还是从西伯利亚赶过来拜年,快中午了还零下六度,冻死了哟!各位北方的童鞋们注意保暖千万不要感冒了,免得败了过年的兴致啊!
中午从老家回来给门上贴福字,顺便打开电脑贴上这么一篇赶出来的文章。大过年的路上的车就是少啊最适合我这种新手了欧耶!
就这样了,祝各位吃好喝好,我们明年见~
嘛,其实之所以把这两样放在一起,只是因为时间上靠得比较近而已……
昨天托福第一次考,甚至都没在电脑上走过一遍流程……愣头青来虐他们这些改卷的美国佬了~对着我莫名其妙的答案颤抖吧!
开始做阅读的时候说有三道题,知道应该会加试听力了,一开始还蛮不爽的,但真正开始做题的时候……
违背个人意愿的事情,能不做的我尽量不做。
不得不去做这种事情时,我通常是心不甘情不愿的。然而我又通常不怎么喜欢隐藏自己的负面情绪,觉得不好的东西藏着会有爆炸的危险。
于是引起别人不快的可能性就诞生了。
嗯,又是日期标题。
八月十号,农历七月十一。又快七月十五了。它与八月十五的区别只在于坟前飞舞的火纸和响亮的鞭炮,还有几筷子饭菜几盅酒,在世的晚辈们磕的几下头。由于中秋节已经有好几年不在家过了,反倒更觉得这个鬼节是更为团圆的日子。 继续阅读20110810
到了七月节,夜寒白夜热。
这里的“白夜”只是我从这个方言词汇的发音推测出的可能写法,指的是白天。姥姥的这句老话里的“七月节”是指七月时节还是七月十五,我不知道。
只知道“夜寒”真的已经有了。
别说乘以一千,就算是乘以一万,谎言也还是谎言。
特别是当事实与一贯鼓吹得天花乱坠的那些话恰恰相反时,起到的效果,还不如一开始就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要许诺。
一个成年人如果连这个都不懂,那么除了薛定谔 老江那句万古长青的 “Too simple, sometimes naïve”以外,我实在想不出别的来形容了╮(╯▽╰)╭
谨以此文证明还没被烦闷的暑假憋得彻底失去更新的热情,顺便献给某人。
感觉像是过了五六天了。累啊累啊!
前天算是睡过去了。昨天上午回了趟老家,下午就开始练车准备21号的路考。今天在路上跑了一整天,觉得累得跟军训似的,并且心里还是没底。
把家里的网线扯到本本上就提示错误651,网上的办法试遍了,连什么替换系统文件之类的高风险动作都试了也没弄出来个所以然,白白花掉了两整晚上的时间。备份系统之后想着先扔掉所有和网卡之类的有扯不清关系的程序,实在不行就把系统滚回寒假状态。于是先咬咬牙卸掉了Connectify,没想到世界马上正常了。但是手机还是要用无线网的,不可能等到返校再更新那堆菜市场里的应用,于是挖出了Windows 7网络中心里的建立临时无线网络连接功能。
总算把Google Reader里的新闻类项目刷完了,明天考完路考,不管结果如何,下午好好休息一下,收拾收拾自己的博客,再到各家逛悠逛悠去,大家做好防洪准备哦……
不能怪我给这列其实就不怎么纯洁的火车起了个YD的名字,这货实在是真的焚身啊!本来就没少穿衣服,这次又是卧铺,躺在棉被上,快中暑了……
这列平时比较准时的车晚点了40分钟,哥连晚点晚到第二天的车都见过(嗯……正点是十一点,才一个小时而已),无鸭梨的同时心中还窃喜了一下,感觉假期延长了半个多小时~并且站台是露天的,家乡晚间的清风就是清爽宜人,冷天差不多已经过了,今天还在大姨家的腊梅旁边见到蜜蜂飞来着。
帝都的空气今天相对来说还算好,因为@BeijingAir童鞋今天一个‘Beyond Index’都没给出来~不过虽然说这个城市确实只适合不会花钱又对环境无要求的机器人居住,但现在已经是我除家乡以外停留时间最长的城市了,在心不甘情不愿地离家之时也盼着在那里新的一段生活。就算有再多的不好,可能两年半之后就要彻底说掰掰啦,更何况这座城市也的确有众多的吸引人的地方。
下午明明吃到撑,现在又觉得有点饿……萝卜汤果然不撑时候么?没理由啊……
有无良的家伙在车厢里抽烟,熏死人啦!现在硬座都没多少在车厢里抽烟的了,卧铺倒是成了吸烟区,买得到卧铺就是爷了?真烦,祝他不举好了。
感觉中铺也蛮不错的,好歹能从窗户里向外看风景~不过我在火车上本来就没多少方向感,晚上又没有太阳什么的,于是转向转得相当夸张……一般都是从帝都出发一夜西行,感觉快到西安时天亮发现到兖州了;从家里出发都是一路向东,感觉快从海底钻到日本时到达北京火车站……
发现在火车上手机打字太意识流了,会不会是思想跟不上快速移动的大脑啊……诸位当围脖合集看就好,我还是睡觉比较好,不能浪费了卧铺票啊……
明晚七点的火车,就算晚点的话,明晚的这个时候也该到了济南了。
什么都还没有干,制定的计划通通都还没实施,这个寒假就这么过了。 继续阅读转眼之间,最后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