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和你在外边游荡,你说等你出国回来,我可能已经找到女朋友了呢。
我说我怎么可能会找女朋友呢,我是什么样的人你还不知道么。
本文有浓烈的迷信和宿命论色彩,更有同场加映旧社会四旧残余故事一枚,唯物主义好青年和趴体员工请绕行以免中毒……
违背个人意愿的事情,能不做的我尽量不做。
不得不去做这种事情时,我通常是心不甘情不愿的。然而我又通常不怎么喜欢隐藏自己的负面情绪,觉得不好的东西藏着会有爆炸的危险。
于是引起别人不快的可能性就诞生了。
这是我想了有一段时间的一篇文章,就当是我的这个WordPress博客一周年纪念了吧。内容有些出位,传统人士请绕行。按照老惯例,不强调性别的第三人称一律用“他”。
别说乘以一千,就算是乘以一万,谎言也还是谎言。
特别是当事实与一贯鼓吹得天花乱坠的那些话恰恰相反时,起到的效果,还不如一开始就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要许诺。
一个成年人如果连这个都不懂,那么除了薛定谔 老江那句万古长青的 “Too simple, sometimes naïve”以外,我实在想不出别的来形容了╮(╯▽╰)╭
谨以此文证明还没被烦闷的暑假憋得彻底失去更新的热情,顺便献给某人。
半个月前的六月二十五号,我趴在办公楼五楼的窗台上,看着一轮红日在西北方的山头上柔和地发出最后的光芒,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
接下来是十二天的军训,这个沉重的负担渐渐被我淡忘了。
然而今天上午,在枯燥乏味的军事理论课的课间,听刘老师说他为出国做的种种准备和要办的种种事情时,那个现实回来了。
注意!水果用户可能会对本文产生不适,敬请绕行。尝试回答一下上一篇的问题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今天晚上接到家里的电话,老爹扔给我一个重磅炸弹型的消息。
不是,他没给我买一个朝鲜媳妇。
但是比这个更惨烈。
昨天在最后一节俄罗斯文学课上,老师说帕斯捷尔纳克在他的《日瓦格医生》(以前一直以为这个小说是叫《日内瓦医生》,我无知我忏悔……)里提出人应该为现在活着而不是为未来而活。考虑到这篇小说创作的时代正好是苏联为了实现所谓的发展搞得人民幸福得跟F*cking Gold领导下的那帮人一般 穷困潦倒的时期,这种观点也不难理解。
怎么能喧哗呢?你们都是大学生啊!
怎么能乱插队呢?你们都是大学生啊!
怎么能到处吐痰呢?你们都是大学生啊!
怎么能进屋不敲门呢?你们都是大学生啊!
怎么能在楼道里抽烟呢?你们都是大学生啊!
怎么能随地乱扔塑料袋呢?你们都是大学生啊!
怎么能把草坪踩得不长草呢?你们都是大学生啊! 继续阅读你们都是大学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