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在去台湾的飞机上,发现手表莫名慢了一大截。反正要换时区,就直接调到了东八区的时间。落地台北之后去吃济南鲜汤包,明明看着时间还早,却差一点就没赶上他们的午餐时段。纳闷拿出手机一看,诶,这表怎么又慢了一个多小时了?
这块表每个月不调的话就会慢个两三分钟,已经习惯了,但怎么突然就怠工到这种程度?仔细瞅了瞅,原来静止不动的话,走不到一分钟就会停掉;甩一甩就再动一动,但很快就又歇起来了。
怎么莫名其妙就坏了,心里嘟囔了一下,当天就把它塞在了行李箱里。
然后去网上一查,原来机械表每隔几年都要做例行保养的,否则就容易走时不准甚至停掉。
先父买下这块手表已是整整十年前的事,我自己也已经戴了九年多,却压根不晓得竟然还要有这么一出。直觉地感到,钱包可能要大失血了。
四月七号星期一,一回家放下行李,就去了慕尼黑一家规模不小的修表店。接待人员把手表带进了工作室,不一会儿出来,说修表师傅打开看了看,零件的油都干了,得把所有零件通通拆解清洗上油重组测试,整套下来要花 500 到 550 欧,以及四到六周的时间。
我朋友年初买的那块 Fossil 表也才花了三百,怎么我这块 Tudor 光是维护费用就是五开头的了!亲爷嘞,你这是给我留了个什么好东西哟……但毕竟是老爷子当年稀罕的物件,总要至少保养上一回的吧,不然肯定会留个心结。
囫囵半个地听完详细信息,包括“如果有关键零件需要替换这种会产生额外费用的情况会打电话商量怎么办”这种让人心里更加没底的,填了维修单,就手腕空空地回家了。也把取表时间的心理预期加了一个星期,因为很快就是复活节假期。
对我这个戴了二十年手表却永远晚点的人来说,没表戴的这俩月实在不方便。一直熬到六月四号中午,才终于又把表拿了回来。
内里是怎么收拾得我看不到,但这外观真是给收拾得跟块新手表似的。不光是表身,连表链都给抛了个光;后盖还贴着塑料膜,说是换了个新后盖我也信。和手表一块取出来的还有一份防水性测验报告。我留意到这份报告上写着测试的是 1 bar,搜了一下手表上标着的 30 m 防水对应的应该是 3 bar,就问为什么测试标准降低了。回答说是耐水性的标识是上限,踩着线做测试终究对手表还是有压力的,并且通常没有必要;但如果想做 3 bar 的防水测试当然也可以给做。我想了一下,大概这辈子也遇不到三十米的水压,万一遇到也就不用担心手表会不会进水了,早就淹死个球的了。就确认了一下戴着洗澡游泳之类的都不会有问题,也就放心了。再不济,万一去游泳池扑腾了一阵儿就进水了的话,他们还有一整年的保修呢。
说是“到 550 欧”,收钱还就真是 550 欧。怎么这个就不跟防水测试一样不踩在上限上了呢?并且里边包含的是 19% 的普通增值税,显然是和可以退税的维修工费用不一样,不然买块豆腐也能退税了……被问是刷卡还是付现金,我心里禁不住想笑:谁钱包里有这么多的现金去?啊,可能那些一条胳膊一排金表的富人们钱包里现金的零头都不止这些吧,我这种中产而已的小门小户上哪知道去。
转眼这手表就戴了一个月。维修之后的准度简直惊人,一个月没用校表,调的唯一一次是七月初时改日期。原来以前就已经有需要保养的兆头了啊。听修表店的说机械表一般六到八年就得保养,我这块撑了十年已经相当久了。唉,所以机械表这东西也得算是定期付费的订阅制?唯一觉得不如以前的地方就是原先是 00:03 前后跳日期,修完变成 23:40 左右就跳了。
七月五号星期六,不经意瞥见手表白蒙蒙的,不知沾了什么东西。顺手一擦,竟然毫无变化。仔细一瞧,心立马就凉了。
玻璃下边一层水雾。
怎么回事?!好好查看了一下,心更凉了。
表冠竟然是松的,压根没有拧起来。仔细想想,动表冠还是二号的时候调日期的事。
这表戴了九年多,几时调完表忘记把表冠拧紧过?好死不死,偏偏就是头一遭给它花了五百多还不到一个月的时候。这几天刷碗洗澡什么的,鬼知道里边进了多少水?
把表冠完全拉开,在通风处晾了一整晚,没有任何改善。
再想想,且不说不知有多少洗碗精洗头膏沐浴油之类的跟着水混进去了,哪怕进去的就只是纯自来水,照慕尼黑这个自来水的硬度,干透了之后也会在内部零件上镀上一层碳酸钙吧?钟乳石机芯?
虽然原本想着等这块手表再停摆之后就考虑给自己买一块更合自己口味并且便宜一大截的换下来,但这计划是让这块表寿终正寝,不是让它里边一滩水一堆锈地坏掉啊!
又是一个星期一,我又来给修表店送业务了。
修表师傅这回拎着表直接出来见我了。我还以为是来跟我拼命的呢:收拾好了给你,结果才一个月就给作践成这个样子了?结果只是跟我来说不一样的维修方案的。他说可以给我晾干了装回去,等那天停了再好好收拾;也可以再把内部零件按正常维修的流程清洁一边,但价格也就和正常维护费差不到哪去了。
想想万一那些清洗剂和矿物质什么的万一残留在零件上弄生锈了,随随便便换个齿轮什么的就不知得花多少了。算了,你们给我洗洗吧;只是我自己又要至少一个月没手表戴了。修表师傅说,那也没办法啊。
结果万万没想到,竟然才过了一星期,十四号就接到了他们的电话。还以为是要问我零件果然锈了要订新零件,原厂件什么价、三厂件什么价、这表还要不要修怎么修呢,没想到竟是通知我可以去取了。
这回没有附防水测验结果,后盖也没有贴塑料膜,细看还有开盖时留下的些许细小痕迹——所以上次真的是直接换了个新后盖?非常仔细地看看,表盖玻璃内部边缘还有当时进水时留下的一丁点水痕,看来只洗了瓤没洗皮。也能理解啦,好端端的外壳有什么好洗的?那水痕也只有在特定光照角度之下才能略微看见,修表师傅大概率根本没注意到。就当是自己在这块表上的个性签名了吧,大不了过个五六七八年再直接送去原厂维修一回呗。
接待我的这位先生市场销售技巧满分,说需要替换的零件都已经换成了原厂件。我心想,原厂件我信,想玩偷梁换柱的把戏大概率早就被随便哪个大佬给制裁了,恐怕没法在慕尼黑市中心开这么久;但上次花了俩月,换零件要等我还信,这次一个星期就完成,零件也都是一个月前才刚维修过的,有什么零件好换的?顶多就只换了几滴矿物油吧。但除了这一句,别的话都只能给人留好印象,也就没计较。
果真没比他们的维护费便宜到那里去,480 欧说拜拜。又被问了一次刷卡还是现金,真想问问他们,我看起来像是好几百块现金随身带的那种富人吗?
又快一个月过去了,一切正常。只是多了一个小习惯:隔三岔五地,就要看看手表的表冠有没有拧紧。
两次加起来,今年光在这块旧手表上竟然就花掉了超过一千,都超过德中往返的直航机票价钱了。
——等等,COVID 之前的直航机票不是只要六七百来着的么?怎么我的工资就没涨这么多啊!
刚把手表送去保养时,我跟家里打电话,直接把修表店的开价说给我妈听。果不其然,把她吓了一大跳。我就说,你也把这成本说给你那群朋友们听听,好让他们别整天头脑一热就让人从德国“随便捎块瑞士表回去”;得亏我从没答应过,不然光听说机械表能用好几辈子,结果买回去十年八年就停了,他们肯定不会去查维护保养,反倒会背地里骂咱娘俩坑钱送假货。老太太没接这个话,只是怨我怎么这么乱花钱。所以以后大概率不会再有莫名其妙的“帮忙买表”了,每次都要被老太太生气埋怨怎么这么点小忙都不给帮,真是没人味。五百来块就能除去一个容易吵架的雷区,好像也蛮划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