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三天酷暑

在台北植物园,曲径旁茂密的植被散发着只在德国植物园里的温室里才能闻到的热带气息。纵然有蓊郁的树冠遮荫蔽日,但架不住三十好几度的高温和近乎饱和的湿度,我在心中叫苦连天。

还以为九月上旬的台湾不会有多热呢。后来从迪化街茶铺老板那里才听说,这里的夏天是要持续到中秋的。

酷热难耐,但也不好因此就放生这再访台北的机会、只躲在旅馆吹冷气吧。

在植物园里被热得七荤八素,总算是活着出来,一心想着赶紧去南门市场买一份清凉美味的豆花消消暑。路过邮政博物馆,顺利把赤壁赋邮票买齐了;来都来了,又买票进去逛了一圈。

饥肠辘辘地到了南门市场,欸,中元普渡,休市两天?中元普渡关你菜市场什么事啊有没有搞错?

傍晚下起了瓢泼大雨,过街时撑着伞,但基本只护住了个脑袋跟脖子。手机上直接冒出了个气象部门发布的豪雨警告。旅馆里的冷气很足,心也凉透了:这雨下得,夜市看来也开不起来了呗?

入夜,雨也停了。去看自从上次错过之后就几乎成了心病的那辆月亮公车。

夜色朦胧,湿漉漉的街道反射着各色的灯光。那辆绘本里开出来一样的公车停在一塘四角的水池中央,水上一个个圆圆的月亮,水下闪烁着彩色的光。骤雨之后密布在玻璃上透亮的水滴,让童话感又添加了许多。踏进车里,灯光,文字,音乐,图画,熊熊司机和坐在座位上抱着月亮的男孩,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梦境。

细细看了一圈之后出来,又在远处驻足欣赏了一会儿。几个结伴路过,好奇地排队上了车。现实里的人在绘本一样的车里或站或坐,却和谐得像是原本就是这座装置的一部分。

好一个造梦的大师啊,幾米。

饶河街夜市声名远扬的胡椒饼 65 块一个,我抱着“山东人还能叫个肉烧饼香着么”的自负买了一个,没想到一口下去俩眼就瞪成了铃铛,当即决定走的时候一定要再买一个带回旅馆去吃。整条夜市街给我的感觉也是去过的几个夜市里最好逛的,逛了一路吃了一路,烤鱿鱼,杏鲍菇,凤梨释迦,药燉羊肉,还买了盒状元粿。

自由的午夜

八号一大早就去考察了一下凌晨从台北车站步行去台北转运站的地面路径,顺便逛了一下闻名遐迩的台北地下街。再去迪化街买了两盒茶,就一路公交看着街景去故宫了。

在故宫商店咨询退税事宜,被告知退税是要持盖了入境戳的旅行文件,所以我需要的是入台证,护照带了也是白带。被好心告知说如果手机里有入台证的清晰照片也可以,但那个我也没有……4% 左右的折扣就这样说掰掰了;不过故宫正在举办建馆百年的纪念活动,我蹭到了个九折优惠。

既从故宫买了个中意的小本子,那就开始四处盖章吧!尤其是台北捷运每个站都有描绘附近特色的纪念戳,捷运坐起来也很凉快,当然要盖好盖满!一开始还有些怯生生的,跑了几个站之后,就已经一找不到盖章台就厚着脸皮去问服务台了。有几个站的纪念戳在站外,得知我只是想路过盖章,工作人员还专门让我从员工出口出去盖章,盖完再放我进来,帮我省去了出入站的收费。也留意到有站点因为施工原因暂停了收费区域内厕所的使用,但也贴出了告示,说过路时如需使用设在闸机外边的厕所,不用刷卡出站,请工作人员协助出入即可。台湾社会的人情味,就是这样润物细无声地藏在各种小角落里的。

本可以一路坐回台北车站早点回旅馆睡觉,但途经中正纪念堂站,还是忍不住下了车盖了章。也就干脆顺势出了站,看看晚上的自由广场。

时间已近午夜。广场的白色牌楼,打在上边的灯光竟是暖色。两厅院的灯光已经熄灭,只剩牌楼和纪念堂亮着灯,遥遥相对。我从牌楼穿过,沿着广场的中轴线朝着纪念堂走去。

广场中央已经降了旗的旗杆,如同一把从深蓝的天宇插下的长枪,正正地插在广场的台座上,好似把背景里的中正纪念堂又中又正地刺成了两等份,正如这座岛上的人们用民主宪政刺穿了几十年的集权专制。

白日里的燠热已经消退,温度宜人,广场两旁的绿地和池塘那里传来不绝于耳的蛙声、蟋蟀声和蝉声。真是个有趣的地方,上次在这里闻到了春天里的桂花香,这回又在这里听到了半夜里的蝉鸣。

信步逛到纪念堂附近时,才发现这广场上不止我一人:在那通向纪念堂的阶梯上,有三三两两的人,正坐在那里吹风纳凉。十二点,纪念堂的灯光熄灭,这才有几个人从阶梯顶上慢慢踱下来,其余的几个则继续坐在那里享受着这凉爽的夏夜。

我折返回去,牌楼的灯也已经灭了。这广阔的广场,如今全由头顶那轮七月十七的圆月照亮,我本子上的捷运纪念章上的站名都能清晰可见。身处这夜色笼罩的空旷之处,却也明白自己是在一座不眠的都市的核心地区;这样的矛盾,却更显出这幽暗、这静谧、这月色与虫鸣的宝贵了。

一路走回了台北车站附近的旅馆。好笑的是,国立台湾博物馆东北角的那个贞节牌坊,倒还在打着灯光。

这一定是仙境吧

北投是我这次台北之旅的最后一站。先在北投市场旁边吃了顿蚵仔煎和虾仁焿当作早午餐,又在市场里转了一圈,出来时袋子里多了四个莲雾,还认识了一种叫金线鱼的漂亮鱼儿(虽然在市场里是躺在冰上的)。没走几步又遇到一个水果摊,一百块钱买了盒切好的凤梨。

这凤梨没吃还好,一入口整个人都酥了。我哀叹着着这辈子就没吃过这么好吃的 Ananas(不管是叫菠萝的还是叫凤梨的),甚至对“台湾最好吃的水果就是释迦”这一原本无比坚定的宗教信仰产生了根本性的动摇:这什么神仙水果!外围果肉柔软、充满了十二分的汁水;果芯丝毫不扎嘴不塞牙、有的只是爽脆的口感;整块切好的果肉非常甜却又没有失了本身独特的风味。每一口在嘴里爆开的就只是冲破天灵盖的满足,吃完大半盒,嘴巴也几乎完全没有被蛋白酶刺激到的感觉。啊,这种能吃得人心花怒放目眩神迷的凤梨,什么时候才能在德国买到呢?

原来梅庭和北投公园露天温泉浴池是挨着的,还在去地热谷公园的必经之路上。可惜两个都还是暂时关闭的状态就是了……梅庭院里种了一棵香樟树,树冠延展到墙外。我在树下驻足许久,理着系于这芬芳上的思线。香气留不住,捡一枚落叶作留念吧。

地热谷的温泉,总算是亲眼得见了。如此酷热的天气,水面依然云腾雾绕,不愧是近乎开水的温度。岸边的树把枝条贴近水面,一如所有水边的树木都会做的;只是但凡能碰触到水面的枝条都是秃的。水碧蓝而清澈。沙质的池底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环形山一样的结构,不知是出水还是冒泡时形成的,像是外星球的表面。一阵清风吹来,就把热腾腾的蒸汽扑了我一脸一身;蒸汽里那淡淡的硫化物的气味,感觉还挺好闻的?

从又有仙果又有仙池的北投回到市中心,在龙山寺到西门红楼一带收集到了几个偶然在网上看到的艋舺集章活动的套色印章,每个都尺寸硕大、要用到红棕蓝绿四枚印章,盖完活像是一幅幅版画。

四点多钟才又到南门市场。上次买粽子的那个摊位只剩下了几个碱水粽,摊主阿嬷叮咛嘱咐了若干次这和普通的粽子不一样,再三确认我还是想买之后才卖给我两个豆沙粽。又去上次买了芒果干的地方买了一包,赶紧上楼去找豆花店。只是不出意外地,包括那家豆花店在内的大部分店家都已经把当天的份额售罄、关门休息了。只好买了一份炒饭填饱肚子,心里还回响着某上古迷因里的那句“啊,我的豆花!三十块!”,早早回旅馆了。

只要有盖章的地方就没有不去盖的道理

刚过凌晨三点,我就已经拖着箱子到了台北转运站的四楼。上车,入座,看司机打着方向盘下楼。所以是什么脑回路才要把公车上下的站台放在四楼啊,等绕下去天都要亮了吧,我在心里吐槽着。谁知下到三楼之后,车子一个右拐,就已经跑在了高架路上,我的下巴直接掉了下来。

在地图上已经看到过花花形状的路标,没想到这些路标在现实中的牌子也是裁切好的花花形状,超可爱。查了一下,是他们的国道。

值机柜台要五点钟才开,等着的时候剥开了个碱水粽。这金黄的糯米融合成了一团几乎透明的凝胶,几乎有着流动性;里边包着的豆沙也能看见,仿佛是什么生物的内脏。怪不得那个阿嬷在卖之前问了好几次,这什么邪典食物?两个下肚,饥饿值和理智值都降低了呢!

比上次幸运的是,这次在边境检查的地方看到了人工窗口。一溜烟地跑过去,总算是在入台证上盖上了个出境章。

这次的登机口在 D 区,正好看看这一区的登机口设计。和 C 区的台湾整体印象不同,这一区的登机口似乎更偏重于细项:原住民文化,霹雳布袋戏,太鲁阁风光,绿色能源发展……

华航到底是多爱玩联名?清洁袋和纸杯上印满了皮卡丘,飞机餐随附的珍珠抹茶冰激凌包装上则有一群吉伊卡哇卖萌。不放过任何可爱的机会就对了!

飞机准时准点地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出机场时在海关那里,一个穿制服的女士问我从哪里来的。我老老实实回答台北,她说那你过去吧。闹哪样,我还以为从台北来的会被严加检查来着。早知道我就去书店买两本书带回来了啊……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